• 零碳供热商业化提速

  • 时间:2025-08-20来源:鼎易信息
  • 零碳供热商业化提速:工业减碳迎来技术革命

    20258月,中国零碳供热技术商业化进程显著加速。以移动储热、熔盐储热耦合高温热泵为代表的创新方案密集落地工业领域,标志着传统蒸汽供应模式正向绿色化、智能化转型。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,工业脱碳成本持续降低,千亿级零碳供热市场进入爆发前夜。

     

    一、移动储热:破解工业供汽“最后一公里”

    国网上海电力研发的移动式零排放供热系统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。该系统创新性整合三大模块:  

    光伏发电单元:为系统提供100%绿电能源;  

    高温固体储热装置: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存储(温度超700℃);  

    智能蒸汽发生器:按需输出200℃以上工业蒸汽。  

    通过集装箱式设计,该系统可直接部署于工厂园区,实现蒸汽生产、运输、使用的全程零碳化。目前已在上海化工区为制药企业提供无碳蒸汽,年减碳量达1.2万吨。

     

    二、熔盐储热+高温热泵:政策背书的技术标杆

    《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目录》中,“熔盐储热耦合高温热泵绿色蒸汽技术”*成为焦点。其核心突破在于:  

    能源效率倍增:高温热泵从工业废热中提取能量,结合熔盐分级储热(温度梯度达150~550℃),使蒸汽生产成本降低40%;  

    - 24小时稳定供汽:熔盐储热时长超8小时,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;  

    政策红利加持:采用该技术的项目可享受上海市减碳专项补贴,投资回收期缩短至5年内。  

    国家能源集团已应用该技术于山东热电项目,年供绿色蒸汽超50万吨。

     

    三、工业领域:零碳供热主战场

    工业蒸汽需求占全球终端能耗18%,是零碳技术商业化核心场景。2025年政策导向明确:  

    刚性标准:京津冀、长三角等区域要求新建工业园必须配置零碳供汽设施;  

    成本优势凸显:燃煤蒸汽价格受碳税影响上涨23%,零碳蒸汽经济性拐点已现;  

    龙头示范效应:万华化学、宝武钢铁等企业将零碳蒸汽纳入供应链减排要求,推动技术采购需求激增。  

     

    未来展望

    据行业测算,到2028年中国工业零碳供热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。随着移动储热装备标准化生产落地及高温热泵能效新国标实施,技术应用成本有望再降30%,工业脱碳进程全面进入“技术驱动商业化”的新阶段

  • 免费咨询 提交留言